当前位置:成都精因宝贝代生 > 爱心成都代孕 >

宝宝发热,成都助孕妈妈别急

发布时间:2024-02-11 点击数:212

儿童发热是常见症状之一,可以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是必经之坎坷。很多家长在遇到宝宝发热的时候会惊慌失措,会选择不科学甚至错误的处理方法。让我们带着一些问题来进入下面的学习:儿童发热什么时候用退热药?选择什么退热药?需要物理降温吗?口服和肛门使用退热药,哪个更好?通过对“儿童发热”处理的学习(这里特指0~5岁),上述疑问会一一得到解答。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正常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儿童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性别、年龄、昼夜及季节变化、饮食、哭闹、气温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影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以某个固定体温值定义发热过于绝对,但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 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影响机体各种调节功能,从而影响儿童的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在儿童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其精神、反应、喂养等情况。

孩子发热往往持续3到5天,除了合理地使用退热药物外,再根据情况全面考虑是否需要用其他药物。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全球儿童推荐的退热药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百服咛等)和布洛芬(美林等)。原则上首选口服而不是塞肛,只有不耐受口服(如呕吐明显)或激烈抗争不配合的情况的才选择塞肛。发热的处理还有两个重要的传统观念改变:1、根据孩子的舒适度来决定是否使用退热药(不再根据体温度数高低)。2、否定了物理降温的作用。

以下是在门诊时家长最常询问的有关“发热”的问题:

一、哪种方式量体温更准确?

蒋医生回答:儿童测量肛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小(肛温电子体温计比水银体温计高0.2℃);儿童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小(腋温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相差约0.01℃);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口温比水银体温计测得儿童肛温低约0.5℃。水银体温计的不足在于:使用中体温计破碎导致元素汞暴露,并且可导致玻璃碎片损伤。电子体温计是替代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理想工具之一。虽然红外线体温计测得耳温与水银或电子体温计测得肛温的差值不大(0.2℃),但差值范围达1.8℃,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能提高测量准确性。

二、发热的时候选择什么药物?口服还是其他途径?

蒋医生回答:目前全球范围只推荐两种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百服咛等)和布洛芬(美林等)。间隔 6 小时以上方可以重复使用退热药(国内产品说明书示间隔4~6小时可重复使用),24 小时不超过 4 次。目前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儿童退热(降温效果优于单一使用,但不能改善舒适度)。国内外相关指南都明确不推荐使用安乃近(俗称“退烧针”)、阿司匹林和尼美舒利等其他退热药,更不主张用激素退热。原则上首选口服而不是塞肛,只有不耐受口服或激烈抗争不配合的情况的才选择塞肛,能口服尽量口服(结肠吸收率不如口服稳定,并且影响因素比口服更多,最常见的就是刺激排便,肛门塞药后不久就拉出来了,就不知道药物吸收了多少,也不知道要不要第二次,并且栓剂无法精确切割,剂量无法准确控制),建议儿童退热药剂型选择:液体→颗粒→片剂,优先选择液体型,可以准确地按照公斤体重计算剂量。发热时不常规输液及使用抗生素,如果考虑存在严重细菌感染在医生指导下输液,需要理解输液的目的是使用抗生素“杀菌”,没有直接退热作用,所以家长需要明白并不是输液后体温就正常了,所以即使在输液时,也要根据孩子体温情况以及孩子的舒适情况正确使用退热药。

具体药物选择及剂量建议:

(1) 2月龄~6月龄内的婴儿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为每次15mg/kg,2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h;

(2) 6月龄~3岁的婴儿,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剂量为每次10mg/kg,2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8h,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

目前临床上观察,中国普通婴儿布洛芬常用剂量为5mg/kg,对乙酰氨基酚的常用剂量为10mg/kg,如上述剂量不能有效退热,可考虑加量(布洛芬为每次10mg/kg,对乙酰氨基酚为每次15mg/kg)。(具体常见剂型和剂量可参考文后图表,如果家长对剂量把握不准可咨询蒋医生)。

三、什么时候用退热药?

蒋医生回答:根据孩子的舒适度(不再看体温数据)来决定是否使用退热药。退热药物不会缩短原发疾病时间,但会增加生病期间孩子的舒适度。如果孩子没有觉得特别不适,即使体温超过了38.5℃,甚至超过了39℃也可以不使用退热药。如果孩子觉得很不舒服,即便体温仅38.0℃,也可以使用退热药。例如:孩子熟睡时家长发现孩子体温超过39℃:这时只要孩子睡眠安稳,考虑连续的睡眠休息更有利于孩子恢复,权衡利弊,是不建议把孩子唤醒强行给药的。总之:(1) 无需使用退热药物:患儿精神状态好,无明显哭闹等不适表现,即使体温比较高,也可以不用退热药;(2) 需使用退热药物:目的是增加患儿的舒适感,当患儿精神状态不好或不舒适时使用。

实际上,大部分急性发热性疾病都不需要过度使用药物治疗,一般3~5天之内无需特殊治疗也会退热。所以,临床可根据患儿的精神状态和舒适度合理用药。

四、需要物理降温辅助退热吗?

蒋医生回答:最新指南基本否定了物理降温的作用:虽然对乙酰氨基酚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患儿的不适感,所以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来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 (酒精) 擦浴方法来退热。退热贴不能有效降温,部分患儿不舒服程度会增加甚至过敏,所以也不推荐使用。衣物的多少应该以患儿感觉舒适为准,对婴儿捂汗可能会造成危及生命的捂热综合征。

五、有“热性惊厥”史的患儿需要特别处理吗?

蒋医生回答:现有的多项证据认为,对热性惊厥孩子积极地使用退热药,没有预防再次抽搐的作用。这说明:即使非常积极地使用退热药(比如有些热性惊厥孩子的家长一到38℃就给孩子用退热药),照样会有再次抽搐的可能性;按原则使用退热药也未必会导致更多的抽搐发作。因此,对热性惊厥孩子使用退热药的时机也和其他孩子一样,不用刻意提前干预,避免过度用药。

六、发热患儿需要做检查吗?(这一点医生更需要关注)

蒋医生回答:医生往往根据孩子就诊时的情况和发病时间、年龄考虑做一些辅助检查,请家长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拒绝,请相信接诊医生是为了进一步准确地判断病情,最大概率地在不影响病情转归的情况下减少用药而进行相关检查。常见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尿常规、呼吸道病毒检测、胸片(不推荐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但对于发热超过 3 天,咳嗽明显增多的患儿,根据病情则需及时进行X线检查),必要时予EB病毒、肺炎支原体、ASO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七、高热比低热更危险?

蒋医生回答:在儿童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等情况。体温在38℃,精神反应差的孩子,和体温在40℃,但仍然顽皮有活力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关注。而机体抵抗力差的孩子,即使患了严重的疾病,也可能不发热,这更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能完全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热时间长短也不能完全预测严重细菌感染的总体发生风险。所以体温高低、发热时间长短和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八、发热时还要注意什么?

蒋医生回答:除了发热以外还需要注意孩子精神、喂养情况,观察有没有排尿异常、呕吐、呼吸急促、外周循环不良等情况,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总结

1.儿童测量体温时(无论肛温还是腋温)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均小。电子体温计相对更安全。红外线体温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能提高测量准确性。

2.首选推荐退热药为两种: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百服咛等)和布洛芬(美林等)。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或交替应用于儿童退热。退热药物首选口服而不是塞肛,只有不耐受口服(如呕吐明显)或激烈抗争不配合的情况的才选择塞肛。

3.根据孩子的舒适度(不再看体温数据)来决定是否使用退热药。

4.否定了物理降温的作用:包括温水、冰水或乙醇(酒精) 擦浴、洗温水澡和额头用降温贴之类冷敷产品。

5.对热性惊厥孩子积极地使用退热药,没有预防再次抽搐的作用。

6.体温高低、发热时间长短和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病情的严重程度还需注意孩子精神、喂养情况,观察有没有排尿异常、呕吐、呼吸急促、 外周循环不良等情况,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